最近,已经进行了几次有关青少年自我伤害的咨询。 有男孩和女孩。 他们中的大多数大约13至15岁。 这个以前似乎比较小众的问题突然变得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旁边。 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感到恐惧,担心他们的孩子会自杀吗? 有些人甚至非常生气,想教自己的孩子。 每个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孩子是这样的???
今天让我们谈谈这个话题。
01,没有自杀企图的自我伤害是什么?
我们在这里要谈论的主要是无自杀意图的自残,称为NSSI(非自杀性自残)。 无自杀意向的自我伤害是指那些没有被社会故意接受,伤害自己的身体,却没有自杀企图的人。
NSSI是指过去一年对人体造成的直接伤害超过5次,导致流血,瘀伤和疼痛,例如割伤手,灼伤,刺伤,跳动,强烈的摩擦等,但仅对身体的轻度和中度损害,无自杀企图。 不包括以死亡为目的的有害行为,例如自杀念头,自杀计划,自杀企图,自杀实施等。
另外,在最新的临床诊断分类中,把一些发育障碍和人格障碍引起的一些自残行为划出了NSSI。 例如,常见于有智力迟滞和发展障碍的人群中的刻板自残行为;常见于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严重的,有潜在生命危险的自我伤害,如阉割,挖眼等);以及拔毛症和神经质抓痕症。
一些早期的研究学者将这种类型的行为分为轻度(低频率,低伤害),中度(较高频率和伤害,可能需要医疗)和严重(高频率,严重伤害,甚至可能导致残疾)。
研究表明,在12至18岁的人群中,自我伤害的发生率约为13%-45%,在成年人中约为4%。
青少年的自我伤害行为通常在12到14岁之间开始。自我伤害是重复性的,并且一旦这样做就不会停止。 一旦青少年开始自残,当他们遭受心理压力时,就有重复这种行为的高风险。
02 为什么ta们会伤害自己?
青少年一般自残的目的是:
可以从一个负面情绪或认知状态中得到解脱,
可以解决人际关系中的困难,
可以产生一种正向的感觉。
根据一些专门研究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心理学家的研究理论,自我伤害行为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青少年的个人因素,另一个是人际因素。 这两个因素影响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和持续。
1)就个人因素而言,当前的研究表明,具有自残行为的年轻人报告称,主观压力水平较高,而生活压力或有害事件的压力承受能力水平较低。 根据哈佛大学心理学家Nock的研究,青少年的自我伤害是为了克服过度的心理压力,其中包括许多不同的心理症状,如内隐症状(比如焦虑,抑郁),和外显症状(比如问题行为)。 自残与许多精神疾病有关,例如人格障碍和情绪障碍,而且是自杀的高风险因素。
1-1 青少年抑郁症状,和自残行为,是持续的正相关关系。 从理论上讲,抑郁症状之所以能预测自我伤害,是因为自我伤害行为的出现是为了减少与抑郁症有关的问题。 青少年自我伤害的原因是要克服那些负面情绪,而自我伤害可以迅速减轻负面情绪的强度。
自残让青少年产生感觉,尽管那是身体上的疼痛感。因为抑郁症状既包括负面情绪,也包括麻木无感,而自残可以缓解这些感觉。就好像用自残来缓解抑郁症状,而这种自残带来的缓解又强化了自残行为的持续。
不幸的是,自我伤害的缓解只是短暂的,而抑郁症状仍在继续出现。 抑郁症状的不断复发激活了自我伤害行为的不断重复。 抑郁症状和自我伤害有一些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基因因素(减少的血清素),认知因素(消极的归因模式),和社会因素。
自我伤害是攻击性欲望的表达。 大多数自我伤害的人都有攻击性的行为,孤独,绝望和愤怒以及其他不良情绪,严重的抑郁和不良情绪。 青少年通常在自我伤害之前会感到难过。 他们通过伤害自己来表达这些情绪并获得某种缓解。 这是对个人情绪调节失败的不适应性反应。
自残有助于控制青少年的攻击性,在没有其他可利用的交流方式来表达攻击性,缺乏延迟满足和延缓敌对欲望的能力时,自残作为最后一个手段来避免对他人的攻击性。
有研究中利用罗夏墨迹测验,发现自残组的攻击倾向明显高于控制组。自残者把攻击倾向压抑下来,以自残的方式表达出来。
1-2研究表明,心理症状和与这些症状相关的认知模式是自残的重要原因。 自我伤害通常与抑郁症同时被诊断出来。 自我伤害行为的情绪调节功能不仅显示出负面情绪,而且不适当的认知也会导致自我伤害的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青少年体育》 网址: http://www.qsntyzz.cn/zonghexinwen/2021/0428/1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