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中国青少年在“出力流汗”中感悟劳动之辛、劳

来源:青少年体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7 06: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宁夏银川唐徕回民小学教育集团通南校区的学生正在捡拾修剪下来的树枝。新华社记者 艾福梅 摄 新华社银川4月17日电(记者艾福梅)尽管生长在农村、家里有大棚,但12岁女孩段嘉扬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小学教育集团通南校区的学生正在捡拾修剪下来的树枝。新华社记者 艾福梅 摄

  新华社银川4月17日电(记者艾福梅)尽管生长在农村、家里有大棚,但12岁女孩段嘉扬也是最近在学校的农耕劳动教育基地里才知道种菜种瓜铺地膜时如果四周的土压不好、薄膜撑不展,就起不到保温保墒的效果。

  “以前就是给妈妈打下手,让干啥干啥。这是第一次和同学们独自完成整个铺膜过程。”段嘉扬说。

  段嘉扬是宁夏银川唐徕回民小学教育集团通南校区六年级学生。这所学校位于银川市兴庆区郊区,占地38亩,有152名学生。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途径。然而,近年来,由于家长及社会对学业成绩的极大关注,以及师资、经费、安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劳动教育逐渐被淡化、弱化。

  “家长甚至把孩子自己该做的事情都替代了,也就有了学校卫生大扫除时孩子不动手,家长到校忙不停的普遍现象。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自然缺乏主动承担劳动的意识和基本的劳动能力。”唐徕回民小学教育集团书记闫梅说。

  去年3月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密集出台意见和措施,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须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南校区这学期盘活校内空地资源,专门开辟了约6亩的农耕劳动教育基地,让学生亲手种植蔬菜瓜果。

  唐徕回民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杨波说,这几天通南校区各年级学生通力合作,低年级播种、高年级翻土埋土铺膜,共同种下了西瓜、哈密瓜、菠菜、玉米等各种作物。

  “在管护阶段,我们会责任到班、责任到人,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农作物从播种到生长直至收获的整个过程。”杨波说,田园劳动教育不是单纯、简单的农田劳作,体验观察更重要,希望通过劳动让学生们懂得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切身体验他们父母的艰辛,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小学教育集团通南校区六年级学生马佳乐(右一)正和同学一起平整学校农耕劳动教育基地的小路。新华社记者 艾福梅 摄

  那天,段嘉扬一共给三垄地铺膜,“自己干活才发现种地很麻烦、很辛苦,更能理解爸爸妈妈了!”一直用铁锨翻土的马佳乐手上起了一个泡,有点痛,但他依然认为,“这样的劳动课太有意思了!”

  杨波告诉记者,集团还有两个城市校区,通南的农耕劳动教育基地也为他们预留了部分土地,过两天城里的学生也将来播种,并定期来观察。“我们还计划在通南校区的闲置教室里做农业知识展、农具展等,这样孩子们实践与理论结合能有更大的收获。”他说。

  相比农村学校,城市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场地,毕竟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要辟一块地当“农夫”绝非易事。然而,这些学校也在因地制宜,创新劳动教育方式,积极推动劳动教育落地。

  记者在银川市二十一小北苑分校采访时,就体验了一堂在教室里开展的特殊劳动技术课——做陕北花馍。该校五(3)班两位家长带着提前准备好的发酵面团和工具走进课堂,教学生捏天鹅、刺猬、小兔子等。

  学生练燕很快学会了捏天鹅,并把做好的成品放入讲台上的锅内,二十分钟后花馍蒸熟了,小天鹅更生动了。“我们现在最喜欢劳动课了,做水果拼盘、种多肉、捏花馍,可有意思了。”她说。

  宁夏银川市二十一小北苑分校五(3)班的学生正在劳动技术课上学习制作陕北花馍。新华社记者 艾福梅 摄

  樊文迪妈妈是这堂课的家长助教之一。“孩子在家都是学习多,认为干家务是一项任务,有排斥心理,而这样丰富多彩的劳动课能够把任务变成兴趣,兴趣变成爱好,最终成为他们掌握的一项生活技能。”她说。

  “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北苑分校副校长李胜荣说,学校把劳动教育纳入四点半课堂,让更多家长参与其中,教会学生缝扣子、剥豆子、给垃圾分类等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技能,是“家校共育”的最好实践,更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闫梅也认为,家校合力组织开展与学生生活关联的真实而有意义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创新型劳动内容,可以使校内外各个劳动“学习场”融通联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出力流汗,磨炼意志。

文章来源:《青少年体育》 网址: http://www.qsntyzz.cn/zonghexinwen/2021/0417/1538.html

上一篇:市儿童福利院荣获2019-2020年度黄石市优秀“青少
下一篇:3人破2项省纪录!甘肃青少年神枪手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