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将科学传播比作“芯片” 专家探讨如何激活青少

来源:青少年体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8 14: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新网北京3月28日电 (张素 李荔)“做科普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已从事化学、化工教学60余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金涌在一场沙龙活动上说,随着时代发展,“以知

  中新网北京3月28日电 (张素 李荔)“做科普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已从事化学、化工教学60余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金涌在一场沙龙活动上说,随着时代发展,“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科普定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在他看来,做科普应遵循的原则在于,一是科普内容要正确;二是科普内容要可行或可期待,“有近未来性或超前性”;三是科普内容要有趣味性,“能吸引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群”;四是传播内容要积极向上。

3月27日,以“科学传播如何激活青少年的好奇‘芯'”为主题的沙龙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金涌受邀演讲。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供图

  金涌表示,科学普及应以思维方法或科学精神为导向,更多传递知识产生的过程。他呼吁更多有识之士一起把这件事做大、做好。

  27日,以“科学传播如何激活青少年的好奇‘芯'”为主题的沙龙在北京举行。这项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组织开展。

  谈及为何将主题定为“好奇‘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科学故事会》主编王挺解释,是把科学传播比作“芯片”。他指出,高质量的科普正在从以知识导向的传统1.0模式科普,向思维导向或者科学方法导向、科学精神导向的2.0模式转变。

  近期,中国科普研究所开展了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

  “由此可见,科普工作已在整个国家的创新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王挺说,面对新时代培养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需要构建有利于驱动好奇心的科学教育和科学传播的体系,需要加强建设科学阅读和创作的媒体传播平台,“大家一起把激发好奇‘芯'的事做好”。

  对此,身处教学一线又有科普经验的师生代表也有不少感触。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物理教师李永乐是活跃于网络的一名科普达人。他坦言,很多人把对科学的需求变成了对考试的需求,认为科学和数学唯一的作用就是考试。

  李永乐说,与其成为一名把花草修剪成自己喜欢样子的“园丁”,他更希望教师们成为把学生带入“科学花园”的“导游”,承担起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带领学生领略“科学之美”的责任。

  清华大学在读学生厉海川参与科普活动多年,也是《科学故事会》的一名作者。他以自身经历勉励学子多读课外书、找到兴趣点,他还建议让科普与科幻实现“梦幻联动”,丰富科普的传播形式。

  本次科学传播沙龙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承办,《科学故事会》编辑部、北京科技报社等协办。北京科技记协在沙龙上宣布,将协同相关单位共同打造“好奇‘芯'科学平台”。(完)

文章来源:《青少年体育》 网址: http://www.qsntyzz.cn/zonghexinwen/2021/0328/1390.html

上一篇:遵义市2020—2021校园足球三级联赛总决赛暨青少年
下一篇:传承红色基因 《写给青少年的党史》出版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