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李想俣
近日,昆明市某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某石凭借《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项目成果,获得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组三等奖,因其研究内容超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发众人质疑。
7月15日和16日,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先后发布通报,分别决定撤销该项目的省级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7月15日晚,涉事学生父亲、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勇彬发布情况声明并致歉,称自己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申请上交该项目获得的奖项,并尊重和服从大赛组委会对该项目奖项的处理意见。
此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多个获奖作品都陷入质疑风波。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这个已经举办了近40年的著名全国性品牌活动,也头一次以面目可疑的形象进入到大众视野。
连锁反应仍在发生
重庆市被质疑的项目名称为《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脂代谢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研究》,由重庆市某高中高二学生彭某珊完成,曾获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中组一等奖。
7月13日,“丁香园”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称,前述获奖项目中的数据图片与陆军军医大学硕士生张玉的学位论文《AMPK/Smad信号通路在二氢杨梅素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部分重合。
该获奖项目公示的辅导老师为易龙、李麒麟、张玉,而易龙同时也是张玉硕士论文的指导教师。对此,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7月14日向媒体回应称,彭某珊论文之所以和张玉的论文有部分相似,是因为张玉是其指导老师。彭某珊是在张玉的指导下完成该项目的。彭某珊从高一开始,花了一两年的时间进行该项研究。她的研究角度符合其高中生研究水平,也和张玉的论文角度不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则表示,大赛组委会正在关注并积极调查,如有调查结果,会及时反馈。
另一个遭到质疑的获奖项目是武汉两名小学生所做的《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获得了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组三等奖。
外界质疑称,该项目需要研究者提取裸鼠肝脏肿瘤,实验本身对逻辑性要求较高,小学生难以完成。该项目完成者为武汉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李某怡和三年级学生李某卿。她们的父亲、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对此回应媒体称,自己并未参与,孩子由指导老师带着实验,操作都在能力范围内,不存在违规情况。武汉市科协今天也在声明里表示认可该奖项成果。
此外,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中组一等奖获奖项目《基于同步辐射技术对提高镁合金硬度的热处理过程的研究》也因用到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而被知乎网友质疑。
同步辐射光源系国家大科学装置,目前国内仅在北京、上海、合肥三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多名科研人员均表示,使用同步辐射光源科学装置的申请门槛较高、审批手续严格、预约等待周期长,提供给高中生使用较为罕见。
该项目的作者、广东省东莞市某高中高二学生曾某还曾在中文核心期刊《航空材料学报》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基于同步辐射技术的WE54镁合金原位时效研究》。该论文的第二作者暨通讯作者周碧晋为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而周碧晋所在学院的副院长曾小勤与获奖项目作者曾某同姓,且研究方向重合。曾小勤同时也是投稿期刊《航空材料学报》的编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一个有历史的竞赛项目
据第3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介绍,大赛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体育总局、知识产权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从各地各中小学校报送项目,到市赛、省赛和全国大赛,每年约有1000万名青少年参加不同级别的赛事活动。经过市赛和省赛的选拔推荐,每年最终有500多名的青少年选手可参加全国赛事。
该赛事创立于1982年,原名为全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和科学研讨会,每两年举办一届,共举办了10届。2000年,比赛正式更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于2002年整合了全国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改为每年举办。2019年,教育部清理整顿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时,该活动是31项进入“白名单”的全国性竞赛之一。
文章来源:《青少年体育》 网址: http://www.qsntyzz.cn/zonghexinwen/2020/0721/438.html
上一篇:青少年如何应对近视问题方法
下一篇: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实施意见出台 高中开设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