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儿科学论文_2009至2019年6~15岁中国儿童超重

来源:青少年体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11-03 09: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摘要:目的分析中国6~15岁儿童的超重和肥胖2009至2019年的变化。方法回顾2009年"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年至2010年)、2017年"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年至2019年)两个全

文章摘要:目的分析中国6~15岁儿童的超重和肥胖2009至2019年的变化。方法回顾2009年"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年至2010年)、2017年"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年至2019年)两个全国多中心儿童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选取两次流调中地域、性别、年龄均匹配的北京和天津(北部地区)、浙江(东部地区)、广西(南部地区)4省、市、自治区共14 597对6~1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以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相关数据为参考标准判定超重与肥胖,利用最小均方算法计算体质指数标准差比值,通过t检验、χ2检验等分析其超重率和肥胖率在10年前后的变化。结果两次流调中14 597对儿童中男7 721对、女6 876对,年龄(10.7±2.5)岁。体质指数标准差比值(BMISDS)在10年前后分别为0.39±1.24和0.36±1.31、总体肥胖率分别为11.9%(1 733名)和12.4%(1 813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总体超重率由17.1%(2 496名)升至19.1%(2 781名)(χ2=18.657,P<0.01),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20%。东部地区BMISDS从0.10±1.07增长至0.19±1.22(t=-4.095,P<0.01),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增长3.8%(202名)和3.1%(169名)(均P<0.01);10年前后北部地区BMISDS和肥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超重率由20.5%(1 233名)增长至22.8%(1 365名)(χ2=7.431,P<0.01);南部地区BMISDS从0.30±1.19显著下降至0.09±1.25(t=1.426,P<0.01),肥胖率从9.8%(315名)降至7.9%(256名)(χ2=6.46,P<0.05),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男孩在近10年间肥胖率由16.4%(1 265名)增长至18.2%(1 407名)(χ2=8.997,P<0.01),超重率由18.0%(1 393名)增长至20.5%(1 579名)(χ2=14.26,P<0.01),整体超重+肥胖率由34.4%(2 658名)增长至38.7%(2 986名)(χ2=29.859,P<0.01),8~11岁年龄段的体重问题尤为显著(均P<0.01)。女孩肥胖率由6.8%(468名)降至5.9%(406名)(χ2=4.546,P<0.05),超重率由16.0%(1 103名)增长到17.5%(1 202名)(χ2=5.006,P<0.05),整体超重+肥胖率由22.8%(1 571名)增长至23.4%(1 608名)(χ2=0.53,P>0.05)。结论 2009至2019年中国儿童及青少年肥胖率增长速度减缓,但超重率仍呈上升趋势,整体超重+肥胖人群基数继续扩大,尤其是肥胖中、高风险地区,围青春期男孩的体重问题尤为突出。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肥胖流行现状差异显著且存在各自特点,需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防控措施。

文章关键词:

项目基金:《青少年体育》 网址: http://www.qsntyzz.cn/qikandaodu/2021/1103/2351.html

上一篇:儿科学论文_美国发育行为儿科学会儿童及青少年
下一篇:中等教育论文_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学红色资源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