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研究

来源:青少年体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1 11: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个性化培养的意义 1.1 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课改的中心思想就是要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一般体育课上,教师往往注重学生作为一个集体的共性,对身体强壮者和体格瘦

1 个性化培养的意义

1.1 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课改的中心思想就是要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一般体育课上,教师往往注重学生作为一个集体的共性,对身体强壮者和体格瘦小者一视同仁,对肥胖者和瘦弱者一视同仁,甚至对男生女生一视同仁,对所有的学生制定相同的目标。这样做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轻轻松松完成课程,没有起到锻炼的效果。身体素质差的学生累死累活才完成课程,导致对体育锻炼产生畏惧乃至抗拒。故此,教师应引入个性化培养的概念,在指定课程任务时,转变一视同仁的观念,针对每个学生或各类身体素质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锻炼量。毕竟,体育与健康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锻炼身体,体会锻炼的乐趣,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中“体”的健康发展。必须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教师才能从一视同仁的教育观念转变为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闭卷考试,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学习和实践的工程,很容易使学生平时不认真和抄作业,出现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和不求甚解的情况,考试完后连最基本的概念都不知道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当前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纺织工程专业人才。

1.2 拉近师生关系

现在体育与健康课上,教师普遍扮演着锻炼的指导者、规则的制定者、是否合格的判定者及监督者这几类角色。不可否认,这些角色都对应着一个体育教师应承担的责任和相应的权利,但是,仅仅是扮演好这些角色会把教师和学生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因为这些角色都带有居高临下的意味,天然就给予教师和学生2 个不同的定位。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对体育产生热爱的,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容易产生隔阂。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由于自我认知的能力还不够强,往往会把对教师的喜爱和对课程的兴趣当做一回事。教师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教师依旧行使着上述角色应有的权利、承担着上述角色相应的责任,但教师扮演的角色中多了一个“益友”。这样既对学生的身体发展有好处,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益处。

1.3 促进评价体系科学化

现今的评价体系与教育观念如出一辙,简单地划定一条标准线,达到即为合格,达不到即为不合格。这样的评价方式固然有其合理性,但正如前文所说,各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相同,单以一条标准线来评价一个学生,难免有些片面。如果体育与健康课程完全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个性化培养的氛围下,评价角度就会更加多样,评价方法也会推陈出新,最终形成一个更加科学的、更能激励学生体育发展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热水循环流程为二联来水进入采油站热水循环管内,经循环水泵房,进入加热炉,经加热后,温度控制在90℃以上,输送至单井。在井口,经由隔热管与油管环形空间进入井底,通过分流器,经隔热管与套管环形空间回至井口,并回到采油站循环水回水阀组,最终进入循环水罐内。进行再次循环。采用热水循环工艺,循环深度较大,循环水温度较高,优势在于原油在举升过程中获得较多的热量,出井温度较高。原油流动性较好。缺点在于对天然气消耗量较大,而且存在循环水向油管内漏失情况,无法准确计量原油产量。但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该项工艺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突出。

2 体育与健康课中个性化培养的特点

2.1 长期性

进行个性化培养自然要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但这个不同也分为几个方面:身体好的和身体不好的;心理强大和心理脆弱的;热爱运动和不热爱运动的等,总结起来大概是3 个方面,即身体、心理和兴趣。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首要出发点就是身体,用合适的运动量刺激学生身体发展。然后是心理,对较为坚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大运动量,以使其能获得更好的身体素质;对心理较为脆弱的学生,应适当减少运动量看,并注意对其进行鼓励和赞赏,以增强其自信心。最后是兴趣。教师要在教学时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学生一个道理——锻炼是为自己好,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将自发产生锻炼动力,进而体会到锻炼的好处,产生对锻炼的兴趣。

个性化教育理念的正确性毋庸置疑,但是领导班子仅仅只提出了这个理念,将之作为方针传达给一线教师,并未对教师的行为有一个细化的指导,导致大部分教师虽有心,却不知该如何做。有的人可能会说了:领导不给具体指示还不能自己摸索吗?遗憾的是,在没有具体细则的情况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个性化培养需要教师不断试错,而相应的权力并没有随着指示下放到一线教师。故此,实施改革以来,成效不大。要将之落到实处,需要领导多站在基层教师的角度考虑,最好给予教师一个具体的指南来指导教师的教育方式,这样就可以让改革真正落到实处,走进一线。同时,相关部门还应给予教师更多尝试的机会,也就是更大的权力,因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现理论与实际不相适应的地方,要改进这些地方,一线教师的尝试往往能总结出一个较为合适的方案。

2.2 自主性

情绪对运动的效果是有影响的,简单来说,运动时越投入,越心无旁骛,锻炼效果也就越好。反之,若是运动时处于抗拒状态,锻炼的效果就达不到预期。这就是第二个特点,自主性。教师在进行个性化培养时,要着重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形成运动是对自己负责而非对教师、家长负责的心态。比如,让学生自主选择本节课的运动项目、练习方法等。若是教师不注重这个特点,学生在教师引导时可能会认真锻炼,但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往往就不会自觉地进行体育活动,这对学生运动观念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2.3 合作性

学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甚至成了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这些家庭的父母往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遗余力地投入资源和时间培养孩子,除了成绩之外,往往还会培养学生的特别技能。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些家长不惜花费财力、物力、人力,却很珍惜自己的脑力,不愿深入挖掘学生的个性,不思考自己的培养方式是否能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而是盲从跟风,听说什么技能有用或有面子就送自己的孩子去学什么技能。造成了一个结果,学生培养的个性化技能千篇一律,总是跳不出弹钢琴、绘画、跳舞这些范畴。但学生真的都喜欢这些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培养往往收效并不好,学生即使学会了技能,也没有内化为兴趣爱好,过了培训期就生疏了。家长和教师都要走出这个误区,让学生的个性真正得到绽放。

2.4 独特性

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获得长足发展固然很好。但人的精力有限,天赋也不同,一个人不可能做到既全面发展,还全面优秀。更何况,当今社会正处于分工细化、讲求合作的时代,需要的是学生的优势、特长,并不要求其他方面也同样优秀。而当下的教育模式过于强调全面发展,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培养的往往是什么都会却又什么都不精。故此,教育界应扭转全面发展的错误观念,力争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长,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发展,而且由于培养方式契合学生的天赋与潜力,也能让学生更快乐、更轻松地成长。

3 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误区

3.1 体育与健康教育没能落到实处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要求高,对于医院自身而言,一支高效专业的信息队伍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而这样的技术人才往往很难从内部产生,适当地引入专业第三方社会资源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手段。

3.2 学生全面发展的误区

个性化培养的出发点就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这个独特性不只体现在各个学生的身体状况不同,各个学生的心理、性格也不相同。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特别之处,发掘每个学生的独特优点。因为某个学生在某个方面具有独特性往往代表着这个学生在这个方面具有异于常人的天赋。挖掘学生的独特天赋也就需要教师在教育中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并好好培养。

3.3 统一标准的“个性化”

强调个性化并不代表没有合作精神。相反,个体差异大的团体比起个体相似的团体往往能发挥更大的能量。因为个体差异大,就更容易形成互补,合作的效果也就更好。并且体育锻炼是完全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身体力行的合作更能引导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心态。合作包括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两个方面,多数情况下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因此,教师要注意安排一些团体性的运动,如接力跑、两人三足、拔河等合作类运动项目。这些项目不只能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同时还富有趣味性,可以刺激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个性化培养的合作性。

4 学生个性化培养的策略

4.1 因材施教

身体锻炼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情。即使学生拥有合适的训练内容,也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得到进步。由于这个特点,教师需要做好长期坚持对学生性化教育的心理准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个性化教育的长期性,并在体育与健康课上践行个性化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引导学生释放运动的潜力,达到使学生快乐运动、快乐成长的预期。

游戏角色里的两人,终于在现实中面对面尬聊,两人惊讶地发现互相其实住的很近。为什么萨曼莎想要拒人千里?她为什么自卑呢?

4.2 改进教育体系

要推行个性化教育,只靠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根本的推动力还是要从教育体系的改进中得来。只有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估等方面都以个性化思想为主题,一线教师才能放开手脚,迸发活力。体制决定基调,在这样的基调下,教师自然会去发现学生的独特之处,体会新课改的核心精神,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并挖掘每个学生的独特潜力。以教学评估为例,现行的评价体系太过一刀切,要实现多元化,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评价一个学生。比如,将学生的进步幅度、合作能力、突出特长等纳入考核,这样的评价体系才能体现出个性化培养的理念。

4.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师应在教学中体现研究性学习和分层教育模式。这两者是纲领,具体的教学内容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研究性教学指的是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解决问题,最终获得能力的进步。其重点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客观上有利于学生兴趣的产生。而分层教育,就是将学生按能力、潜力等指标分为几个情况类似的群体,然后针对每个群体的不同特征,给予相适应的计划、目标,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这样灵活地采用教学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绽放自己的个性。

5 结 语

个性化教育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上应得到贯彻。这就需要广大教师适应教育大环境的改革,注重教育教学的学生主体,改变思路,转变教学方向,使用多种教育方法,让学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曙. 初中体育与健康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3):71-72.

[2]姜杰. 初中体育与健康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研究[J]. 内江科技,2018,39(12):143-144.

[3]朱清凤. 初中体育与健康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8(50):207.

[4]颜浩通.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研究[J]. 中国学校体育,2010(S1):3-4.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20)03-034-03

投稿日期:2019-08-27

作者简介:姚刚(1978—),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 :体育教学。

文章来源:《青少年体育》 网址: http://www.qsntyzz.cn/qikandaodu/2020/0521/359.html

上一篇:陕西省杨凌示范区青少年足球竞技水平的现状与
下一篇:南京市独立学院大学生体力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